工程案例
中报]久立特材(002318):2025年半年度报告
来源:鼎盛网站下载  发布时间:2025-08-28 21:52:05   浏览 91 次

  公司董事会及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李郑周、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章琳金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 潘鑫红声明:保证本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本半年度报告中涉及未来计划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入资产的人的实质承诺,投资者及有关人员均应对此保持充足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公司在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十、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部分,详细描述了公司经营中有几率存在的风险,敬请投资者关注相关内容。

  一、载有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二、报告期内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上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三、载有公司法定代表人李郑周先生签名的 2025年半年度报告正本。

  公司注册地址、公司办公地址及其邮政编码、公司网址、电子信箱等在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2024年年报。

  公司披露半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站和媒体名称及网址,公司半年度报告备置地在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 2024年年报。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情况。

  对公司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公开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2023年修订)》定义界定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以及把《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公开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2023年修订)》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说明原因如下:

  2025年上半年,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的协同作用下,中国工业用不锈钢管行业持续探索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路径。随着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要求的持续深化,行业通过技术创新、生产模式革新与绿色转型实践,正逐步构建起多维发展体系,同时行业也呈现出差异化发展特征:普通产品领域同质化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促使企业加快优化生产线整合与制造工艺;高端应用领域需求的一直在升级,则推动行业资源向高性能材料研发与定制化服务领域倾斜。在此过程中,企业通过强化技术攻关力度,着力提升产品性能与工艺稳定性,以应对新兴起的产业对特种管材提出的更高要求。

  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行业提质增效的重要路径。企业通过引入智能排产系统与在线检测设备,初步实现从原料投料到成品检测的数字化管控。智能化改造不仅提升了生产线的柔性适配能力,也使企业可以更加好适应小批量、多规格的定制需求。与此同时,智能技术的应用正逐步延伸至供应链管理领域,通过精准的市场实现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随着“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带来的新机遇不断展现。在氢能储运装备、光热发电系统等新兴应用场景对高性能管材需求量开始上涨刺激下,企业纷纷加快耐腐蚀、耐高温材料的研制进程。部分厂商通过改进生产的基本工艺,探索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平衡点,例如借助废酸回收再利用技术,在提升效益的同时,完善了生产环节的环保管控体系。这些实践为行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积累了有益经验。

  虽然行业面临着国际原材料价格波动、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等共性挑战,但整体发展动能依然稳固。

  当前,具备技术储备与系统化服务能力的企业,在高端市场逐渐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壁垒。随着高水平发展的深入推进,行业正从注重规模扩张转向追求系统化能力建设,为我国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提供基础材料支撑。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长期专注于工业用不锈钢管材的研发与生产,慢慢成长为该领域的重要参与者。通过持续的技术改造与装备升级,现已形成涵盖特种合金材料、异型管材及高品质管件产品的研发体系,致力于为全球工业提供高性能材料解决方案。

  在业务布局上,公司依照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与下游应用领域两大维度进行精细化划分。生产工艺流程方面,公司产品大类分为无缝管、焊接管、复合管及管件、法兰等,其中无缝管产品依托热挤压、穿孔、冷轧、冷拔及弯管等精密成型工艺,焊接管则采用 FFX、JCO、ODF等先进成型技术,着力构建品质控制的全流程保障。下游应用领域方面,公司产品广泛覆盖 SG-U管、CRA-OCTG、精密管、USC-锅炉管、DSS/SDSS、仪表管、HRB/MLP/WOL等,致力于为油气(含 LNG)、化工、核电、航空等关键领域提供耐蚀、耐压、耐温等高性能材料,成功实现多项关键材料的国产化突破。

  通过构建以集中采购、专业化生产、统一销售为核心的经营模式,公司形成了产销有效衔接、集约高效、平衡稳定的生产经营体系。采购环节,公司坚持“质量第一,价格合理,公正廉洁”的原则,有效控制成本,提升经济效益;生产方面,实施“以销定产、适度库存”策略,由生产部每月按车间产量、综合成材率、合同交货率、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工资、安全生产、现场管理等相关指标进行统一评价,确保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的双重优化;销售方面,公司采取直销的方式,深度对接客户的真实需求,在油气、电力、机械制造等细分场景建立技术服务优势。

  2025年上半年,面对外部环境的诸多挑战,公司坚持创新驱动与开放合作的战略方向,通过持续深化技术革新、优化业务布局、完善人才机制,实现经营质量稳步提升。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实现 61.05亿元,同比增长 26.39%;扣除联营企业投资收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8.04亿元,同比增长 36.44%,主营业务保持稳健发展形态趋势。现将上半年重点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持续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在产学研推进方面,公司上半年研发投入达 2.12亿元,重点围绕高性能合金材料、精密制造工艺等核心技术展开深入研究;依托与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共同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重点研发计划,深化高性能材料基础研究。在知识产权体系建设方面,公司上半年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家、团体和企业标准共 10项,申报各类科研项目 14项,新增专利申请 10件、专有技术 31项,积极地推进技术标准化工作,加速研发成果向产业应用的转化进程。在研发效率提升方面,公司通过构建数字化研发平台,实现材料数据库与在线检测技术的集成应用,通过优化数据管理流程,有效提升新产品研究开发效率。在高端领域拓展方面,公司技术服务能力逐步增强,报告期内应用于高端装备制造及新材料领域的高的附加价值、高技术上的含金量产品实现营业收入 12.20亿元,占公司营收比重约 20%,同比增长 15.42%。

  公司秉持全球化发展理念,运用系统化思维统筹国际业务布局,稳步推进国际化发展进程。在海外市场布局方面,企业具有专业团队深度对接中东、欧洲等区域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拓展策略;通过参与振威石油展、北京埃森展等行业展会,进行技术交流与产品展示,增进海外客户对公司技术能力的了解,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并与全球客户建立常态化沟通,保障境外项目有序实施,公司上半年整体境外营收呈现良性增长。在技术协同方面,公司与 EBK公司的协同效应逐步显现,积极整合海外优质资源,在深海油气输送管材等领域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共同提升有关产品的竞争力。在应对国际形势方面,公司针对国际贸易环境的新趋势完善应对方案,建立国际政策动态追踪机制,优化跨境合同风险管理模式,增强业务运营稳定性。

  公司紧密围绕特种材料生产特性,着力推进生产体系的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转型。在强化数智基础方面,公司上半年积极地推进 EBK公司整体网络架构设计和硬件部署,助力提升后续产线效率,推动生产管理向精细化、高效化方向改进。在运营效能提升方面,公司逐渐完备 ERP、MES与供应商管理系统间的数据链,构建从订单排产到质量追溯的闭环管理体系,部分产品交付周期得到一定效果压缩。在绿色生产方面,公司积极地推进光伏储能一体化、酸洗工艺改造、污水站脱氮提升等项目建设,同步配套碳排放数字台账系统,实现关键工序碳足迹的精准核算。在精细资源管理方面,公司依托工业网络站点平台,促进生产的基本工艺与能耗管理的动态优化,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安环智慧化管理平台建设,实现特种作业审批、职业健康监测等业务的流程标准化。

  公司始终将人才视为支撑战略发展的基础要素,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策略。在夯实人才基础方面,公司重点加强研发团队高品质人才引进,通过校企联合培养计划储备复合型技术骨干,为关键岗位补充必要的人才储备。在激活创新活力方面,公司上半年开展 69场次专题培训,涵盖销研双驱班、招聘专题培训、技术人员能力提升班等专项培训,重点强化员工专业技能与国际化管理等实务能力;通过持续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公司鼓励各单位员工提出精益提案,组织创新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上半年顺利完成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解锁出售和权益分配等流程,通过持股方案的实施,让参与员工切实分享到了公司发展带来的收益,逐渐增强了公司的凝聚力。

  展望下半年,公司将继续重视市场动态,加速推进中试项目的产业化验证进程,深化产学研合作,并持续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在人才战略方面,公司将重点加强科研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为技术创新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公司将继续秉持务实作风,以技术创新和精细管理为抓手,全力以赴完成公司全年既定目标。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始终走在自主创新的前沿。依托“久立特材研究院”这一核心研发平台,整合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等高端科研资源,构建起涵盖新材料、焊接技术、制管工艺等多领域的多元化研发体系。公司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担任久立首席科学家,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如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北京钢铁研究总院、英国利兹大学等建立紧密合作伙伴关系,持续加大研发力度。通过整合 CNAS国家认可钢铁实验室资源,公司形成了从材料研发到产品应用的全生命周期研发创新体系。

  公司站在行业前沿,掌握国际先进挤压工艺,凭借定制化高端设备与先进工艺,明显提升原材料利用率与产品质量。企业具有先进的钢挤压机组、柔性成型连续焊接机组、全方位热处理与冷加工设备、10

  无损检测及水压试验装置等顶尖设备,辅以世界领先的生产控制软硬件系统,实现生产数据实时传输与精准控制,高效生产多种高品质管道产品,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公司已成为国内工业用不锈钢管细致划分领域的领军企业。公司具备年产 20万吨成品管材(含不锈钢管、复合管和部分特殊碳钢管)、1.5万吨管件及 2.6万吨合金材料的生产能力。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公司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中连续多年保持领先。规模效应也为公司在产品定价和市场开拓中提供了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公司产品线涵盖 DSS/SDSS、CRA-OCTG、HRB/MLP/WOL、SG-U管、油气输送用大口径厚壁不锈钢焊接管、大型换热器用超长不锈钢焊接 U型管、海水腐蚀铁素体不锈钢焊接 U型管、海水淡化及电站用钛及钛合金焊接管等近百个品种,大范围的应用于油气、电力、化工等多个工业领域。部分高端产品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空白,体现了公司在特种不锈钢材料领域的技术引领能力。公司有能力实现用户对产品性能的多样化需求,提供从常规产品到定制化特种材料的解决方案。

  公司凭借优质的产品与服务,赢得了国内外众多大中型企业的信赖与合作。在国内市场,公司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化工集团、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广核集团、哈尔滨电气、上海电气、东方电气等单位的重要供应商;在国际市场,公司产品远销 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沙特阿美(Aramco)、英荷壳牌(Shell)、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英国石油(BP)和道达尔能源(TotalEnergies)等世界 500强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稳定的客户群体和广泛的市场覆盖为公司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公司品牌价值持续提升,先后获得 “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绿色工厂”、 “浙江省未来工厂”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质量奖”等多项国家级与省级荣誉。公司已在全球近 100个国家和地区完成商标注册,奠定了国际化发展的品牌基础。公司通过慢慢地增加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在国内外市场中建立了良好的声誉和影响力。

  1) 电力设备制造业出售的收益同比上升 43.82%,主要系该行业整体处于较高景气度,行业投资增速上升,同时公司积极开拓境内高端商品市场,部分项目在本期实现销售所致。

  2) 别的机械制造业出售的收益同比上升 37.10%,主要系公司持续投入研发、优化产品结构,积极开拓别的机械制造业的销售业务,无缝管、管道件、合金材料等高端商品市场取得一定成效所致。

  1) 复合管产品营销售卖收入同比上升 219.26%,主要系公司数十年培育和深耕复合管市场取得成效,境内外复合管业务协同效应明显,EBK公司管线钢管项目(巨潮资讯网公告编号:2023-060)及其他项目在本期实现部分销售所致。

  2) 管件产品出售的收益同比下降 49.22%,主要系中低端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叠加部分高附加值订单尚未到交付节点等因素导致出售的收益下滑。

  境外地区的出售的收益同比上升 92.94%,主要系 EBK公司管线钢管项目及其他境外项目在本期实现部分销售所致。

  报告期内套期保值业务的会计政策、会计核算具体原 则,以及与上一报告期相比是否出现重大变化的说明

  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 24号——套期保值》、《企业会计准则第 37号——金融工具列报》及《企业会计准则第 39号——公允市价计量》等相关规定及其指南,对远期结售汇业务进行 相应的会计核算和披露,与上一报告期无重大变化。

  报告期实际损益金额包括期末期初未交割合约的公允市价变动收益 3,808.21万元及本期已交割合约的投资收益-3,790.74 万元。

  公司以套期保值为目的开展远期结汇业务和外汇期权业务,公司开展金融衍生业务遵循合法、审慎、安全有效的原则, 不做投机性、套利性的交易操作,均以正常生产经营为基础,锁定目标汇率,降低了汇率波动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 公司严格按公司的外币持有量开展套期保值业务,风险整体可控。

  报告期衍生品持仓的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说明(包括 但不限于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 险、法律风险等)

  公司购买的远期结售汇及人民币对外汇期权合约,系为控制外币在手订单的汇率风险而与银行签订,其投资金额低于相 应的外币在手订单,且时间匹配,不存在违约风险。

  期末衍生金融实物资产主要系公司购买的远期结售汇合约和人民币对外汇期权合约,远期结售汇合约应计公允市价=卖出外

版面所有:鼎盛网站下载 xml地图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冀ICP备2021004523号-2 技术支持:鼎盛网站app下载安装